另外,江琳還提醒國內企業,在增加出口后,海外欠債也成為“利益玫瑰”后的“風險荊棘”。很多出口企業認為,發達國家的市場比較安全,然而事實并非如此。在進出口貿易中,發達國家和地區的進口商為了緩解自己的資金壓力,降低交易成本,往往要求出口商提供延期付款的交易方式,因而收匯的風險就隨之加大。然而面對發達國家巨大的市場潛力和發展機遇,出于對大客戶、老客戶的過分依賴,破碎機企業缺乏必要的警惕,放松了對貿易風險的控制,造成風險過分集中。企業大量采用信用結算方式出口貨物,雖然促進了出口額的大幅上升,但也帶來了大量逾期應收賬款,有的企業欠款率甚至高達30%以上,遠遠高于西方企業平均0.25~0.5%的水平。據統計,目前我國在海外的呆壞賬正以每年150億美元的速度增加,至今累計發生的海外逾期應收賬款已超過1000億美元。
我國破碎機械制造業總體規模已進入國際生產大國行列,但總體競爭和發展后勁仍無法與發達國家相抗衡,目前國內高端用戶和出口產品配套的基礎零部件主要依靠進口,隨著出口貿易磨擦的加大,勢必要受到國外競爭對手和供應商的制約。因此破碎機械今后振興發展的重心應放到基礎技術和基礎部件上來,提高自主開發水平。